今日热搜:重庆破解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难题:围绕发展需求 用好人才政策

2023-07-06 07:21:1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人才引育,依托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服务政策,破解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难题。怎么引才?如何留才?怎样推动人才政策落地?记者深入一线调研采访。


(资料图)

为人才搭建优质发展平台

“前几年我到重庆的时候,这里没有相关产业布局,也没有平台。”岳建平专注于机电产品及自动化仪表研发,虽然掌握新技术,却发现自己在重庆少有用武之地,当时无奈地离开了。

就在岳建平离开不久后,璧山区成立了一家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专门从事成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岳建平听说后抱着再试一次的想法回来了。

“研究院提供科技成果‘孵化+推广+迭代’的全周期服务,帮助项目落户,这让我信心倍增,马上召集团队入驻该研究院。”岳建平告诉记者,2019年下半年,自己和同事深入调研了璧山区的163家高新技术企业,了解企业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情况,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助力企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

“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我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参与到璧山区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的发展进程中。”岳建平深有感触。

如何能让更多人才愿意来到重庆就业?“最重要的是为人才提供前景良好的发展平台。”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董涛说。

近年来,重庆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谋篇布局,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产业平台的提档升级,为下一步的深层次变革夯实底座。

不久前,董涛带领重庆重点用人单位,前往北京的高校招揽人才。“重庆的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传统制造业在转型,新型产业集群不断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愿意选择来重庆发展。”依托强劲的产业发展动力,重庆对外引才活动也取得了更多成效。2021年以来,重庆开展“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在全国重点高校巡回引才,覆盖西北、东北、西南、华北等地区。

多措并举引进高精尖人才

“金凤实验室不只是一个实验室,更是通过机制创新建成的集聚生命健康领域高层次人才的平台。”金凤实验室运营负责人徐辉说,这个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年轻实验室,成立时间不长,却已经有25个科研团队、各类科研人员220余人相继入驻。

金凤实验室为何能吸引众多人才加入?医学专家朱炳林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朱炳林去年底刚刚深造回国,飞机一落地,就接到了来自徐辉的一通电话。朱炳林回国后面临诸多选择,衡量再三,他抱着“先看看再决定”的想法,踏进了金凤实验室的大门。

“这里的人才模式十分新颖,能够以‘全职+双聘揭榜挂帅+靶向招引校地联合培养’模式,招引高精尖人才,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了解到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政策之后,朱炳林签了合同。一事一议、揭榜挂帅、打破人事关系壁垒……一系列关于人才的创新举措,让金凤实验室备受人才青睐。

重庆从传统的“制造重镇”向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过程中,产业不断迭代升级,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精尖人才加入。重庆市人社部门梳理了33条产业链的人才图谱,探访“专精特新”企业,针对性了解人才需求,为企业、科研院所寻找高精尖人才。

目前,重庆围绕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征集到1942家用人单位、10873个岗位、28826个需求。“我们结合用才实际,发布‘揭榜招贤’榜单和‘满天星’软件信息产业专项行动及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目录,共362个。”董涛说。

组建引才专员队伍

2021年,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设立第一批引才专员,张剑弘就是其中之一。

张剑弘是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引才专员,张剑弘参加了重庆市组织的一系列培训课程——重庆的发展情况、两江新区的人才政策、重庆英才的认定标准……“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爱上重庆,为重庆的人才引进做贡献。”张剑弘说。

2021年以来,重庆市打造了一支由1237人组成的引才专员队伍,让引才专员成为人才需求信息输送员、人才政策宣传员和人才引进活动行动员。今年,重庆市根据支柱产业、33条产业链等进一步扩充引才专员队伍,引才专员预计达到1500名。

如何能够多渠道对接企业和人才需求?为此,重庆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和猎聘公司进行合作。

一家科技企业刚刚成立,亟须相关人才加入,一时间却难以找到合适人选。“我们在人才库中挖掘到一份研发岗简历。”猎聘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韩莉说,起初,这位研发人员到重庆的意愿并不强烈,人才顾问与他不断沟通,向他展示重庆的行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平台,最终这位研发人员和企业达成一致,顺利签约。

“围绕重庆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单位的急需紧缺人才需求,我们市场化人力资源引才机构不仅可以通过发布的需求清单挖掘到真实的企业招聘需求,而且更加容易做好职岗匹配。”韩莉说。

营造爱才浓厚氛围

今年33岁的高孝麟,从第一次对接重庆市长寿区到现在,已经5年了。“博士快毕业时,我来到长寿区调研课题,发现这里新材料产业跟我的专业很对口。”从四川来重庆,一开始,高孝麟原本想着做完课题就走,结果,这一待就是5年。

“从实验室的课题,到现在产业项目,长寿区在人才政策和产业支持上都给了我们很多便利。”高孝麟告诉记者,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方面,长寿区为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人才政策,更有看不见的氛围吸引他留下来,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和包容。

为了使高孝麟和他的团队能够放开手脚创新创造,长寿区委组织部联合多部门,帮助项目进行推广、寻找突破,发动长寿经开区的企业专员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现在,高孝麟所在的产业项目,在开工之前,已经收到了不少意向订单。

“让人才真正愿意留下来,需要营造出‘家’的氛围。”长寿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解决外来人才的陌生感,让他们融入本地生活。我们通过交流会、分享会、体育活动等,扩大人才在当地的‘朋友圈’,这样人才才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为了帮助人才在重庆生活更便捷,重庆市设立了“重庆英才服务港”,通过不断优化“专员+联络员”机制,构建“市级+区县+用人单位”三级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科技咨询、金融支持、知识产权咨询等69项服务。截至目前,全市“专员+联络员”队伍共有4230人。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面向未来重庆战略新兴产业、数字经济等搜索用人单位需求,策划开展引才活动,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引进体系。”重庆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常碧罗)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