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跑腿经济”,要跑出“加速度”

2023-05-16 15:5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跑腿经济”的蓬勃兴起,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也不是专家的规划设计,而是广大经营主体在需求和供给互动的不断调适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业态。相信市场的力量,让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换为“利人之行”,也就是在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相关资料图)

5月14日是母亲节。或许细心的人会留意到,一些在大街上飞驰的外卖小哥配送的不是食品而是鲜花,这正是近些年来“跑腿经济”异军突起的缩影。

不只是节日,很多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也有“急、忙、忘”的即时需求。不论是忘带物品,使用“跑腿”帮取送,还是抽不开身,下单“跑腿”帮取号,正如有网友感叹的,“只要是你想要的,万物皆可即时到家。”这样的新业态自然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相关咨询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跑腿经济”市场规模达到131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664亿元。

一个市场能够持续增长形成蓝海,有赖需求和供给两头同时发力。先说需求侧。从餐饮外卖到零售用品,再到跑腿服务,消费者对消费的时效性要求正在不断提升,而跑腿服务正好能够满足消费者足不出户、节约时间的需求。此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讲,已经没有“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观念牵绊,自身有能力也有意愿为个性化服务埋单。说得直白一些,这就是“跑腿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群众基础”。

再看供给侧。我国互联网事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借助平台的连接功能,人们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为了在即时零售领域抢占先机,许多企业修炼“内功”,在物流配送上积极布局。对于平台型企业而言,在用餐高峰期,配送人员非常繁忙,而非高峰时期则相对悠闲。跑腿服务有效利用了骑手的空闲时间,既可以为平台降本增效、扩大营收,又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同时也能够让外卖小哥多劳多得,形成一个三方共赢的状态。

更应当看到,“跑腿经济”的蓬勃兴起,不是个人的发明创造,也不是专家的规划设计,而是广大经营主体在需求和供给互动的不断调适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业态。亚当·斯密曾说过,“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相信市场的力量,让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将每个人的“利己之心”转换为“利人之行”,也就是在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当然,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在监管方面,目前国内对“跑腿经济”还没有进行具体的行业界定与划分,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这就导致“跑腿经济”存在门槛低、定价随意、“跑腿公司”资质不全、缺乏行业标准等问题,甚至还出现过帮忙写软文、帮忙刷单等乱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有关部门适时拿出解决办法。在行业发展方面,如何持续激发消费者的需求,拓展各种新应用与服务场景,更好地融入各地正在推进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之中,也需要业内参与者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未来,“跑腿经济”要向多元化、专业化、有序化发展。发展新业态,其意义不仅在于自身从无到有的创新,更在于它们对其他领域的渗透性和溢出效应,促进更多从有到优的升级。今年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提振消费”,“跑腿经济”理应有所作为,跑出“加速度”。(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快递配送缘何纷纷发力“半日达”服务?

对“闪送”等新业态需要主动介入监管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