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能源革命·聚焦技术发展!第三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发展研讨会落幕

2023-07-03 10:13:41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推动能源推动能源革命,保障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并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出台,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也得到进一步明确。6月30日,由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智库 (NETT)主办,世纪新能源网、风电观察承办的第三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发展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以“助力能源革命 聚焦技术发展”为主题,围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前景,市场政策、技术创新以及规模化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会议吸引了众多行业大咖、企业管理者、能源主管部门、设计院、学术机构等共聚一堂,磋商交流,为我国新能源电力发展献计献策。


【资料图】

世纪新能源网总编张松做开幕致辞,他表示,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比例新能源发展新时代,新能源在电力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正在从补充能源逐步向主力能源转变,在这场能源变革当中,新能源的发展还面临诸多艰难险阻,比如参与市场电力交易、新能源配储、强制产业配套以及新能源高比例发展涉及成本、空间、安全等问题。

张松介绍,世纪新能源网深耕新能源行业十余年,深度关注新能源与经济变革,我们重点聚焦新能源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我们认为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应该一拥而上,在产业内卷、过度竞争等问题凸显的时候,适时泼一泼冷水,呼吁行业理性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创新融合服务平台,我们会更多关注产业的模式、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创新,世纪新能源网不仅是垂直于新能源产业的专业媒体,还提为行业供智库服务、产业投资、企业IPO等服务,致力于通过平台服务能力赋能新能源产业发展,希望大家能在本次会议合作交流,互利共赢。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指出,实施“双碳”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双碳”战略倡导一种绿色、环保和低碳生活方式,未来几十年,中国将不断淘汰传统化石能源,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自觉地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调整。这将有利于引导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提高产业和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挑战与机遇并存,徐洪才认为,中国实施“双碳”战略应主动推进绿色转型,选择“低碳或零碳+较高经济增长”的发展道路,通过创新形成新的技术、工艺和方法,在达到相同产出情况下,实现低碳、零碳甚至负碳排放,例如用风、光、水、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样就有可能抓住换道超车、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与统计研究所所长李琼慧就新发展阶段面向市场的新能源多元消纳机制做了分享,她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年新增装机突破1亿千瓦、年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将成为常态。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建立多元消纳保障机制,通过 电网保障消纳、市场化自主消纳、分布式发电自消纳等手段推动源网荷共担消纳责任。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高级顾问孙锐就新能源基地中光热发电的功能和设计要点及项目开发方式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新能源基地中如果没有生物质发电,则光热发电是唯一可以连续稳定24小时发电的电源,它可以发挥调峰、调频、提供转动惯量和旋转备用的功能,光热发电项目必须根据新能源基地系统研究确定的功能定位和技术要求进行系统配置,不同的系统配置对光热发电的性能和成本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目前采用光热与风电、光伏捆绑的多能互补一体化模式进行项目开发,是在缺乏光热发电上网电价传导机制的情况下,采用的权宜之策。在这种项目开发模式下,光热发电不能发挥其长时储能的技术优势,新能源基地的电力输出也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建立光热发电上网电价的传导机制是解决光热发电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政策措施。

博众智合(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电力项目主任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专委会委员 尹明 提出了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三层次核心任务——打造绿色电力发展所需的社会基础、能力基础和路径基础。他认为,高占比新能源电力系统的“量力分化”现象严重,需要建立与之相匹配的价值体系及相应的市场体系。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越高,电力平衡的价值就越高,系统运行受气象天气影响越严重,就越需要将气象天气预报系统与调度系统深度融合。另外,电力电子装置渗透率也越高,系统阻尼特性、爬坡特性等同步特性降低,需要加强虚拟同步机等技术研发。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志磊针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新能源并网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他表示新能源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正由重“量”到“质、量”并重转变,大规模开发、特高压交/直流送出为主的新能源并网方式,对并网特性提出更高要求,新能源与系统运行不匹配会导致大规模新能源退出运行的风险。通过建立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技术、完善新能源电站一次调频功能、接入弱电网、模型参数测试与验证、标准制修订等关键技术与应对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系统处高工王虓表示,高比例新能源时代下,消纳-利用是基础,构建源-网-荷三端共同发力的新能源供给消费体系,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的要素协同规划保障制度,科学合理开发水电,推动水电从电量为主向电量、容量并重转变,发挥煤电兜底保障作用,推动煤电转型升级、清洁发展,加快坚强输、配电网建设,构建适应新型供需关系的电力交互平台,加快构建与新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用能体系,强化新型电力系统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优化高比例新能源背景下电网调度运行机制。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电力市场专委会秘书长 IEEE PES (中国区)储能技术委员会储能规划与市场专委会秘书长郑华从双轮驱动下的灵活性资源需求、新型储能的典型商业模式探讨、新型储能未来政策与机遇潜力等层面对储能商业化应用及商业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全方位探索。郑华表示省级现货市场正在加速推进,新能源入市步伐正在推升,灵活性资源的需求逐步凸显;区域级现货市场正在形成,区域内市场交易机制协同化;适合灵活性资源发挥价值与作用的市场机制正在落地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的新型储能技术正在加速探索,新型储能市场化交易正式起步。

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产品经理殷晋杰从大型光伏基地组件选型与收益提升角度切入,表示近年来新能源实现了“跃式”发展及新能源占比的“跃升”,大基地和分布式齐头并进,我国已推进三批“沙戈荒”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分布式方面已形成多元开发方式,在此形势下对光伏组件提出更高要求。

殷晋杰做了在山西太原100MW固定支架项目场景下不同类型组件性能对比,指出N型组件助力大型光伏基地发展,提供更低BOS投资及更低LCOE。晋能科技布局N型全生态,为合作伙伴提供高效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全系列组件产品,TOPCon系列产品具备高效发电性能稳定的特点,HJT系列产品多方位提升整体发电量。

上能电气解决方案部副总经理王莉介绍了大型光伏电站光储解决方案,指出新型能源系统需要源端基地与终端综合能源系统并行发展,地面电站发展逐步来到源网荷储、多能互补新能源大基地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技术迭代推动基地项目实现光伏电站体量和质量提升,同时基地项目也在推动产业链技术革新;“光伏+”模式提升基地项目综合利用价值;多技术耦合提高基地化光伏电站安全可靠性。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力系统面临新挑战,王莉表示,上能电气解决方案从多个方面着手,降本增效提质引领光伏的电站快速发展,集中式、组串式光伏储能方案适应不同应用场景,多重保护预警设计助力光储系统更安全可靠,全场景数字化运维管理打造智能光储电站,光储协同塑造更稳定电网。

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贺小兵围绕超大兆瓦智能风机市场现状及趋势做出深度分析,指出风电机组发展进入“大”时代,大兆瓦风机具有提升开发潜力、降低建设成本、降低运维成本及迎合发展趋势四大应用优势。他还进一步指出,大风机可在风光储氢一体化、新能源+乡村振兴、大兆瓦风机平台+多能融合、海上综合能源一体化等多个场景中应用并展现优势,如在风电制氢场景中,大兆瓦风机可对大基地开发提供有力支撑,获得更低的制氢成本、更智能的电源端响应,还可使分布式制氢成为可能。

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张扬帆做了题为《风光大基地下的新能源数字化运营管理经验研讨》的主题演讲,提出风光大基地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一环,承载着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重任,未来将保持跨越式增长。通过数字化赋能,提高风光大基地数字化、智慧化运营维护水平,可以实现基地管理降本增效,助力风电大基地高效开发、高效利用,提升高占比新能源电网消纳水平和可靠供电能力。

张扬帆详细介绍了新能源数字化运营管理实践,并表示围绕“技术、数据、产品”三条线,建立共生共享的新能源产业数字化生态圈,期待与各方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发展,助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

彭博新能源财经风电分析师陈相羽做了题为《中国风电转折之年-市场现况与机遇前瞻》的主题演讲,指出风电市场稳步扩张,2023年陆上、海上风电均回暖,彭博预计今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量为64GW,同比上升31%。

我国“十四五”期间风电规划装机超300GW,陈相羽分析了各省发展与规划情况,表示从规划总量上来讲,华北、西北、华南是“十四五”规划增长的亮点,积极的大基地规划和弃风问题的改善大幅催化内蒙古、新疆、甘肃等传统可再生能源大省的装机增长;另一方面,供需紧张、能耗双控推动华南省份如云南、广西进一步重视陆上风电市场,同时广西开始布局海风市场,沿海省份也在大力拓展海上风电。值得注意,各省十四五装机进度不一,一些风电大省或面临完成不了既定目标的危机。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田江南做了题为《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化工项目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从氢能、制氢设备、风光氢储一体化三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加氢成本、冷却方式、能耗、用氢安全性、设计要求等,阐述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技术和经济性、安全性问题,并明确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可发挥的作用。

田江南表示要科学构建源网荷储结构与布局,保证电源结构合理和电网强度,建设充足的灵活调节能力和稳定控制资源,确保必要的惯量、短路容量、有功和无功支撑,满足电力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需求。

来源:世纪新能源网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快讯